“ 欲登極樂之鄉,必須修真鍊道。”

-《道藏》

單一的冥想迷宮裡迂迴的路徑正如我們的生活。冥想迷宮的同心圓樣式使我們放慢腳步,讓意識到我們正在從事以及正在思考的事情,同時審視我們當前的狀態。這些冥想迷宮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大約6000年前,而今天最流行的樣式是上圖中經典的7-迴路,以及在一座於1201年建造的天主教堂裡發現的11-迴路“沙特爾”樣式。

紅門的冥想迷宮主要是10-迴路,直徑達27尺的永久冥想迷宮,它仿照起源於12世紀的Bayeux冥想迷宮而設計,非常適合團隊步行穿越。此外,我們也銷售可清洗便攜式冥想迷宮,提供冥想迷宮建造與租賃服務。

文章標籤

valdezt1kqq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※禪那,可細分為五種層次:『外道魔禪』、「凡夫乘禪」、「聲聞乘禪」、「菩提乘禪」及《最上乘禪》。『釋迦牟尼』、「達摩祖師」或《六祖慧能》所提倡的心法,無論名義上稱之為『如來禪』、「祖師禪」或《最上乘禪》,甚至其他宗教與文化之『西方基督禪』、「中東真主禪」、「印度濕婆禪」,亦或中華民國特有之『中華法鼓禪』、「西藏密宗禪」、「佛光觀佛禪」、「中台伽蘭禪」、「靈鳩台密禪」、《台灣慈濟禪》及最少信徒的『無量動靜禪』,都在訴說著同一個真理: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本來就是佛,自性本來就完美無暇,只是被小我與無明給蒙蔽住、被貪瞋癡給罩住了自己的佛性罷了


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mrgoogle.pixnet.net/blog/post/428426255-%E4%B8%AD%E8%8F%AF%E5%8F%B0%E7%A6%AA%E4%B9%8B%E6%B3%9


文章標籤

valdezt1kqq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,  內觀中心依照巴利文原意是:身受心法是相互影響的,而且都僅止內觀者自己。是否有他?應該是沒有的!因為那樣就陷入觀想,這不屬於內觀方法。但是課程結束前有慈悲觀,相當於我們所謂的迴向,但這時候不是內觀了,而是分享,類似禱告,感謝....的一種儀式。各種法門都有些小差異。發願而減輕自身或他人痛苦,目前我在內觀沒聽過這種說法。整體而言,內觀是不講觀想(想像),只是透過親身體驗自然法則(痛或心煩或...),覺知身受心法的生滅與無常,而去除自我。

2.  內觀很強調平等心,用意在去除痛苦,愉悅與中性感受的分別心,也會延伸到自己與他人感受是無分別的。法(自然法則)是平等的。這種說法顯然與自他相換有些不同,但目標(慈悲)是一致的。



文章出自: http://elsachen53.pixnet.net/blog/post/340070378


文章標籤

valdezt1kqq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